详情页

用“铁脚板”精神 练好写作功夫

来源: 西南院
时间:2018-11-26

自昊华党建宣传培训结束后,我特别想写好一篇心得。周周转转两个星期,终于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,安静的坐在电脑旁,翻着培训笔记,看着培训课件,想着老师话语,开始动笔了。

我第一次看到铁脚板这个词,是在共产党员网上,那篇文章上说铁脚板出自《歌唱人民解放军》,形容善于长途行走的脚,歌词中讲“人民的队伍是好汉,个个长着铁脚板”。而在党的历史中,也多次提到“铁脚板”,比如革命需要一双铁脚板、发展需要一双铁脚板、文学大师要有一双铁脚板……其实,无论是基层通讯员,还是企划专员的我们,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坚持和发扬“铁脚板”精神,方能练好写作功夫。

如今,随着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,互联网、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基层办公条件越来越便捷,我们每个人的微信里,或许最多的就是工作群,上传下达、交流学习等全部都在这里完成,既方便又快捷。但是作为企划工作者,如果想要写出一篇有深度、有内涵、有价值的新闻作品,必须要有“铁脚板”精神,没时间也要挤出时间去到一线了解和采访,从而获取最真实、最直接、最全面的新闻素材。前不久,我记得在准备信息早报改革开放40周年85专版人物稿件的时候,着急手中没有素材,无法下笔。于是那天下午,为了寻找第一手素材,我放下其他工作,电话联系了三位科研一线的代表,和他们约好了时间后电话刚挂断,我就拿着笔记本一路小跑从办公楼直奔科研大楼,再从一楼爬到四楼,到了他们工作的实验室和办公室看了一下,最后找到一个会议室和他们聊聊工作、聊聊生活、聊聊八卦……不知不觉中,就记下了很多有用的信息,当然也是最真实的信息,为我完成那篇人物通讯真是立了大功。

听了信息早报主编李萌老师的讲课,我记得他开玩笑说:要经常和报社编辑老师沟通联系,欢迎大家相互“骚扰”。其实,我觉得这也是“铁脚板”精神的体现,虽然咱们和编辑老师相隔甚远,无法通过面对面讨论稿件,但是为了能将一篇信息准确的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,当然少不了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多次沟通和反复确认,哪怕是为了一个字、一个词、一个标点符号。我作为企划专员,日常除了自己写稿、和单位内部的通讯员沟通稿件之外,还要向报社投稿。有一次,咱们单位的某一篇人物通讯稿中,写到“某年某月,西南院与日本干代田签订某某项目”,这句话看似很平常,但报社的编辑老师火眼金睛,发现了“干”字可能有误,于是通过电话、QQ、微信等多次联系到我,让我和文中的主人翁确认这个字到底是“干”还是“千”,经确认确实是“干”不对,应该是“千”。我想,这就是编辑老师坚持和发扬“铁脚板”的精神保证了这篇文章的准确和完整。

其实,我经常为了写不好文章而苦恼,也曾多次反问自己,到底该从哪里去改进。除了多看、多写、多想之外,或许一定要养成“铁脚板”的精神,不怕苦不怕累,才能练好写作功夫。

商务垂询
电话号码:
028-85968035(变压吸附技术)
028-89461325(工程开发设计与总承包)
028-85962857(催化剂产品)
028-85964531(技术研发和升级业务)
电子邮箱:
sales@swrchem.com
 
 
 
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 法律声明 | 投诉与问卷 | RSS订阅 | 常见问题
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蜀ICP备12008600号-8